《雨王汉德森》简介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汉德森的成长与自我探索历程。汉德森是一个富有但内心空虚的男人,他生活在美国的上流社会,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却没有真正的目标和意义。在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偶然的契机他去了非洲,闯入非洲丛林反而受到原始部落居民的爱戴,甚至能够与孤独的国王惺惺相惜结下伟大的友谊,最后挣脱牢笼执意保护小狮子回到现代社会,由此也与现代生活中的不如意之处握手言和的故事。
故事通过汉德森的内心独白与对外部世界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对自我认同、内心满足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汉德森从美国的上流社会走出,前往非洲丛林寻找人生的意义,在一场与野生动物和原始部落的接触中,他试图找回失去的自我。
《雨王汉德森》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正值美国“爵士时代”以及大萧条之前的时期,社会变革和价值观的冲突成为作品的背景。索尔·贝娄通过汉德森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空虚、物质主义和人们内心的孤独。
小说不仅关注汉德森的自我认知之旅,也通过对非洲原始部落与西方文明的对比,探讨了文明与野性、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汉德森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体验了从物质至上到精神探索的转变,最终通过一段荒诞的旅程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雨王汉德森》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小说采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许多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讽刺中饱含温情,发人深省。
《雨王汉德森》被认为是索尔·贝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虽然它的初版并未获得立即的商业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被视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这本小说深刻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寻,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
这本小说成为了美国文学的经典,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对现代美国社会的深刻剖析,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的空虚和自我探索的困境。小说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文学影响,并成为了20世纪文艺作品的代表之一。
《雨王汉德森》最大的特点是其深刻的哲学探讨,通过主人公汉德森的荒诞历程展现了个体寻找意义的艰难。小说结合了西方文化与非洲原始部落的冲突,展现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立,使得这本书在文学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索尔·贝娄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76)获得者。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 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从俄国移居来的犹大商人,贝娄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一个。1976年索尔·贝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认为“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瑞典皇家学会授奖时特别提及他的小说《抓紧时光》,认为是现代典型作品之一。贝娄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雨王汉德森》简评
这个翻译版本是较早的版本,总觉得上世纪的译本都很精彩。非洲原始部落之旅,达孚、狮子、女武士、烤甜薯、青蛙······以及那个在飞机上遇到的只会讲波斯语的小孩,篮子里的小狮子,荒诞、流浪,还有那个一直出现的“我要我要”的声音,重返家园依然故我的汉德森。
也许这是一本独特的流浪汉小说,在奇异的非洲生活中,寻找灵魂的拯救,故事本身的奇观性,就足以让这本小说华彩多姿。对人物内心欲望的开掘,让人洞悉到现代人对生存价值的拷问
人们多半不愿意跟一个人碰到的麻烦事儿打交道。麻烦事儿有一股臭味。 足迹是偶然的,但是归宿却别无选择。 每个死者都已经给邮寄走了,那些墓碑就像被死神舔过的邮票。 一个人的肉体是随他的心灵而异的。……人实际上是描绘他自己的美术家。 在体内,我的心带着人类的感情在跳动着,可是在外部,或者说从外表上看,我表现了一辈子所积累的被凌辱而畸形的地方。 是爱才使现实成为现实的。反之亦然。 每隔二十年左右,造化又在年轻姑娘身上转世一次。
友情提示
本书收录在本站发布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书单中,点击相应书单名,站内了解合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