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唐诺,本名谢材俊,1958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曾与朱天文、朱天心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近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该资源收集唐诺代表作《尽头》《读书四部曲》(《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世间的名字》《读者时代》)《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求剑:年纪·阅读·书写》。
尽头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读书四部曲
由《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世间的名字》《读者时代》组成,专业读书人唐诺的阅读进化史,诚恳实用的阅读指南。关于读书,你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打开这份唐诺问卷,找到你的阅读DNA。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可谓推理小说的博尔赫斯迷宫图书馆,汇集了唐诺为约瑟芬•铁伊、达许•汉密特、米涅•渥特丝、东尼•席勒曼、柯南道尔、约翰•狄克森•卡尔、范达因、埃勒里•奎因、伊恩•弗莱明、高罗佩等名家所作的68篇导读,正如书名所示,在推理的世界中没有王者,不同的时代风土滋养出不同的名探大家。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求剑:年纪·阅读·书写
23篇关于「年纪、阅读、书写」的重磅思辩,逐年增长的年纪,迫使书写者时刻面对日益年轻的世界,最大好处是,书籍也跟着年轻起来──稳定前行的年纪,使阅读和书写产生了一种从容跟得上的转动,得以一步步揭露,深入作者希冀抵达之处。后来者逐步追上,并渐趋活过,如卡尔维诺、波赫士、康德、屠格涅夫等人创作的年纪,确认对这一切,喜欢缓高于敬畏,有把握辨识出比文字更稠密的东西,并且不容易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