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名张瑛,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原籍河北省丰润县欢喜庄乡大齐家坨村,张姓该村大户,张家至今人丁兴旺。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她家世显赫,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都是清末名臣。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集结张爱玲横空出世、震撼文坛的八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着她对人性尖锐的剖析,折射出世间男女的爱嗔欲求、苦恨毒辣。她宝爱街巷里流丽的热闹,流连城市中的声光气味,念旧又贪新;却每每在华美处,以剔透之心体察出苍凉悲意。举重若轻的情节流转,暧昧繁复的心理周折,写尽人们生于浮世危城的疯痴和抑郁、徒劳和惘然。一炉沉香,一壶香片,一轮冷月,她用文字挽住了一个时代,也带我们走进那没有光的所在。
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录了张爱玲创作巅峰期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如同人性的「连环套」,无数男女为爱虚掷青春,沉迷于每一次的征服与葬送,在灵与肉的拉扯之下,越是努力抉择,就越深陷囹圄。人终将老去,是非爱恨终会成空,这些热烈而抑郁的故事,在在展现浮世人生的放浪与凄凉,而伴随着张爱玲洞悉世情的描绘,我们心中那些不愿面对的「深渊」,也将无所遁形。
半生缘
很多年以后,曼桢总还记得那个奇冷的冬天,和世钧两人在微明的火光中对坐,手中剥荸荠吃,身上穿着他的破旧绒线衫。他腼腆地递出特意买的红宝石戒指,并为她细细地缠上一绺旧绒线。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年少甜蜜的爱恋并不久长,而她将用余生经受一切的哀乐和劫毁……
《半生缘》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隽永的爱情故事里蕴含复杂的人际和闇黑的人性。缘起缘灭,人聚人散,到历劫归来才明白,终究半生已辜负,徒留怅惘的遗恨。
流言
《流言》收录张爱玲23—24岁间创作的随笔散文,主题丰富,不仅谈论读书作画,还有日常生活记趣,以及姑姑与好友炎樱的轶事摘录,读者能在这里看到更有温度的张爱玲,了解她成名前后的所思所想。
《流言》为张爱玲首部散文集,1944年12月由作者自印,炎樱设计封面,张爱玲绘制插画。本书沿用《流言》初版本封面,内容一仍其旧,文字参校以《传奇增订本》及各篇初刊文,对明显错字酌予订正,为提到的书籍和文章加了书名号,作者特殊的用字习惯、方言用法,以及人、地、物之旧时译名,则未作改动。
六月新娘
《六月新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的结集,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这五个剧本以爱情纠葛为主题和线索,演绎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 既富有戏剧性,又贴近生活,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教人思索,时而温馨感人,时而扣人心弦,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
海上花开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文人韩邦庆(1856-1894)以吴语方言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上海十里洋场中妓院书寓生活,通过出入妓院人物的众生相折射出当时官场、商界的社会生活。
鲁迅称其“平淡而近自然”,胡适称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张爱玲认为“《海上花》把传统发展到极端”。
为消除书中吴语对白对读者造成的阅读障碍,张爱玲将《海上花列传》译为国语,收入《张爱玲全集》分为《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上下两册。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张爱玲的一部译文集,收录了张爱玲翻译的三种英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普利策奖得主玛乔丽·劳林斯的《鹿苑长春》和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作为《老人与海》中译第一人,张爱玲在竭力呈现原著“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小说里“难得一见的强劲男性力道”。
红楼梦魇
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研究红学的作品多如繁星,却惟有张爱玲,才得以体现《红楼梦》的冠前绝后。这部经典名作不仅浇灌了张爱玲的无数青春,更是“张派文学”的脉络师承,也是她不懈追求的理想之乡。于是她一掷十年,用独有的感性、致密的考据,历历细数《红楼梦》中开枝散叶的豪门亲族、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以及精巧繁复的细节书写,引领我们深入体会曹雪芹的创作匠心。《红楼梦魇》可说为张爱玲开启了一场玄妙入神的文字体验,也替文学史刻下两代文豪千丝万缕的跨时代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