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书中的主人公深刻揭示了时代的弊端,揭露了腐化的官场、虚伪的士人以及庸碌的民众,充满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批判。
该书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讽刺意味浓厚。吴研人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人物对话生动、形象,且充满了社会批判的锋芒。吴研人通过幽默、辛辣的讽刺,揭示了晚清社会的腐化与封闭,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渴望。小说在讽刺当时社会弊端的同时,也呈现出对庶民疾苦的关注,借用主人公的目睹与反思,提出了对改革与进步的期许。
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讽刺小说之一,许多评论认为它为现代小说的诞生铺垫了道路,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趼人(1866年-1910年),原名吴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广东南海人,居佛山镇,故自称“我佛山人”。吴趼人曾祖父吴荣光,曾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祖父莘畲,官至工部员外郎,父允吉,曾任浙江候补巡检。吴趼人幼年丧父,十七八岁至上海谋生,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光绪二十九年始,在《新小说》杂志上先后发表《电数奇谈》、《九命奇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劫余灰》、《情变》等,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恨海》轰动一时,影响深远,1910年留下《情变》前八回未完而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