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当我们在讲“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这句话时,是否能够想到,两片看起来形状、颜色、大小都不同的树叶,之所以都被称为树叶,是其作为物质的本质属性大体相同。将这样的思维视角放入历史长河中,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性人心、深层次的文化基因、社会心理,也具有相当强韧的延续性。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大清”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在“清朝文化完全汉化”和“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的两极观点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开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关于晚期中华帝国文化和社会的基本且完备的介绍。
司马富(Richard J.Smith),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政治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