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话华严经(套装共6册)
《华严经》是一部弘伟的大经,位列“五大部”之中,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地位崇高.《华严经》亦是汉传佛教华严宗的根本典籍,殊胜圆满,妙义无穷,其十方成佛的思想,提高了人们修行的积极性。
2.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套装共5册)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3.禅的行囊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4.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晚情集》以及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众多讲演稿,并配以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
5.崇正辩
崇正辩三卷是胡寅攻佛教的专书,大都摘佛经或佛教人士的观点进行驳斥。斐然集三十卷为其诗文集。胡寅攻佛教的内容挺有意思,有一些是为辩而辩,有一些则确有道理,尤其是攻击佛教绝欲的思想,认为夫妻男女之首是天道,不能只见淫欲就极言绝欲。理学在宋时,尚有人味,且较开明,到了明朝,才一变而为道学,到了清朝,则二变而为伪学,把一套高尚话语变成符号,天天讲日日讲,从皇帝到童生,人人都在这套话语中生存,把虚伪变成干进之通途,愚昧变为生存之必需,再转而下,则为今世之戴表荣耻及各种观。
6.伏藏(上下册)
《伏藏》是百万畅销书作家杨志军继《藏獒》系列之后,第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这是拨开历史迷雾,透视刀光血影,超越爱恨情仇的掘藏故事;这是破译仓央嘉措情歌、藏地精神的慧智故事;这是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
7.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套装全三册)
《佛家智慧一点通》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因此,《佛家智慧一点通》不说教理,只求解决问题,不出红尘,只为让大干世界中人找到幸福的本源。
《道家智慧一点通》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可以说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问题都是最棘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烦恼最为纠结的地方,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已经请来了老子,相信老子,相信清静无为,让一切的问题都烟消云散吧!
《儒家智慧一点通》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给广大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智慧启迪和人生感悟。
8.空谷幽兰(2009年南海版)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虽然是“寻隐之旅”,但这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书中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
9.叩佛问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豁然的顿悟。而佛教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常常触及天理物象、人心灵魂的根本问题。这些以佛法佛理为源泉的飞珠溅露般的小故事,就像夜空里迢遥闪烁的星光,在读者的心田撒下丁点的启示和感悟。
10.摩诃婆罗多(二)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 称为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全书共分十八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11.少女布莱达灵修之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但我怎么才能知道谁是我的灵魂伴侣?”布莱达问。“这需要冒险。可能会失败,沮丧,甚至绝望,但不要放弃寻找爱。”二十一岁的布莱达抛出了一个人生的基本命题:“我们的一生究竟在寻找什么?”
这是一趟自我发现的灵魂之旅,一个女孩寻回天赋与真爱的前世今生……
12.心经:般若部
经典中的经典。
13.星云日记(套装共44册)
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14.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修订本)
口述者邢肃芝是一位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动荡年代中亲身参与了汉藏两地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的枢纽式人物。他曾皈依佛门接受正规严格的佛学教育,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西藏语文,同时成为中国佛学会会长、近代佛教界泰斗太虚大师的秘书。1937年只身赴藏,进入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拜多名活佛为师。后来,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史上迄今只有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