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中国三千年》简介
《财政中国三千年》是刘守刚对中国三千年财政历史的全景式回顾与分析。书中通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的纵向考察,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财政制度的演变及其与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刘守刚在书中详细探讨了从秦汉到清朝,再到近现代的财政制度变革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展示了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创作背景方面,本书出现在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时刻,作者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对中国财政史的独到见解,力图为当前的财政改革提供历史的镜鉴,推动中国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本书特别突出的地方在于其全景式的财政历史回顾和分析。刘守刚通过大量史料的对比与分析,不仅展现了财政制度的历史演进,还揭示了每一阶段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在“税收”这一关键环节的考察,为中国现代财政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刘守刚简介
刘守刚,中国财政学科的知名学者,长期从事财政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刘守刚曾在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在经济学、财政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影响力。代表作包《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刘守刚的学术成果对于中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受学界与政策界的认可。
《财政中国三千年》简评
刘守刚的写作风格严谨而充满逻辑性,语言流畅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书中的分析不仅依赖大量的历史数据,还融入了作者对财政体制变革的深刻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财政政策与政治经济变革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财政历史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
《财政中国三千年》自出版以来,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界的高度评价。该书不仅为学者提供了详细的财政史研究资料,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刘守刚的这本书被认为是对中国财政史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创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友情提示
本书收录在本站发布的「读懂中国」系列书单中,点击相应书单名,站内了解合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