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在线书房>文学与文化>【豆瓣8.9】《一个人的遭遇》—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豆瓣8.9】《一个人的遭遇》—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这部中篇小说以老兵索科洛夫的自述为主线,讲述他在二战中失去家人、历经磨难的故事,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以个人的“小命运”折射出战争的“大残酷”,是对和平的深情呼唤与对人性坚韧的赞美。

【豆瓣8.9】《一个人的遭遇》—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一个人的遭遇》简介

《一个人的遭遇》创作于1956年,此时二战的创伤尚未完全愈合,肖洛霍夫希望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反思战争的意义。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索科洛夫是一名普通的苏联士兵,战争中被俘,受尽折磨后逃回家乡,却发现妻子和女儿已被炸死,儿子也在胜利前夕牺牲。他收养了孤儿万尼亚,两人相依为命,“像两片被风吹到一起的落叶”。肖洛霍夫以平静的语调讲述这一切,没有激烈的控诉,却字字泣血,如“我把万尼亚抱在怀里,他的眼泪打湿了我的肩膀,就像我死去的儿子的眼泪”,用个体的苦难展现战争对家庭、人性的摧毁。该书打破了苏联战争文学“英雄主义”的传统模式,开创了“战争抒情小说”的新风格,出版后引发全球对战争创伤的关注。

特别突出点是“创伤记忆的诗意表达”。肖洛霍夫擅长用日常细节传递深沉的痛苦,例如索科洛夫回到空荡荡的家,摸了摸妻子织了一半的毛衣,“毛线还带着她的温度”;他给万尼亚讲自己的经历,却在说到儿子牺牲时,突然停住,“从口袋里摸出烟,手抖得划不着火柴”。这些细节没有直接描写悲伤,却让读者感受到“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在小说结尾,索科洛夫说“我们会活下去的,万尼亚,像树一样,被砍断了还会发出新芽”,这种在绝望中透出的希望,不是廉价的乐观,而是人性坚韧的诗意表达,让战争创伤有了治愈的可能。

从成就与反响来看,《一个人的遭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反战文学必读书”,是肖洛霍夫后期创作的巅峰。它在苏联引发“战争反思潮”,推动了社会对老兵安置、战争孤儿等问题的关注。在国际上,它影响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作品,其“以小见大”的战争叙事成为后世反战文学的范本。对读者而言,这部小说让人明白: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战场上的牺牲,更在于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毁,而人性的坚韧与爱的力量,是对抗创伤的唯一武器。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简介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俄语作家之一。他出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哥萨克家庭,亲身经历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集体化运动,这些历史事件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肖洛霍夫的写作聚焦顿河地区哥萨克人的生活与命运,擅长以史诗般的笔触描写历史变革中的个体挣扎,风格兼具现实主义的厚重与浪漫主义的激情。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等。《静静的顿河》以哥萨克青年葛利高里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地区的动荡,被誉为“苏联文学的巅峰之作”;《一个人的遭遇》通过老兵索科洛夫的回忆,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开创了苏联“战争抒情小说”的先河。

肖洛霍夫在文学界享有崇高地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他“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描绘了苏联人民的历史命运”。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全球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明威评价《静静的顿河》“是一部让人读完想跪下来的小说”。除文学成就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哥萨克文化的保护,其作品中对人性、战争、土地的思考,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友情提示

本书收录在本站发布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集」中,点击相应书单名,站内了解合集资源。

 

【豆瓣8.9】《一个人的遭遇》—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下载权限

查看
  •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相关文章

文学与文化

【豆瓣9.4】《静静的顿河》—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5-8-15 12:07:54

文学与文化

《作家与领袖》—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品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5-8-16 11:54: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