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简介
《理所当然》收录了埃里蒂斯1956年至1960年间的诗歌,创作于他从创伤中逐渐恢复、试图重建生活的时期。诗中仍有对集中营的记忆碎片—“灰烬在词典里发芽”“编号在皮肤上结痂”,但更多的是对“如何继续生活”的探索。他创造出“废墟上的玫瑰”“裂缝里的阳光”等意象,暗示即使在最绝望的处境,也有“理所当然”的生存理由。语言上,他开始尝试更凝练的表达,如“我们数星星,像数伤口的数量,直到黎明让两者都变得透明”,将痛苦与希望压缩在同一诗句中,形成强烈的张力。该书出版后,被视为“埃里蒂斯从见证者向生存者转变的标志”。
特别突出点是“悖论式的诗意”。埃里蒂斯在诗中大量使用矛盾修辞,如“甜蜜的苦”“活着的死者”“沉默的呐喊”,以此表达创伤后的复杂心境。例如,《理所当然》一诗中,他写道“雪下的种子,相信春天是一种义务”,用“义务”一词消解了春天的浪漫,却赋予生存一种沉重而坚定的力量—即使不相信希望,也要“理所当然”地活下去。这种对“不可能性”的坚持,成为该书最动人的特质。
从成就与反响来看,该书被诗歌界称为“创伤后的第一声歌唱”,德里达分析道“埃里蒂斯的‘理所当然’,是对命运最温柔也最倔强的反抗”。社会层面,它为经历过创伤的人提供了精神支撑,让他们明白“带着伤疤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作为埃里蒂斯创作的转折点,该书展现了诗歌如何从记录苦难走向承担苦难,其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同样深远。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简介
奥德修斯·埃利蒂斯(1911—1996),希腊著名的诗人,1930年代希腊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十余部诗集,其中史诗《理所当然》于1959年问世并于次年获希腊国家诗歌大奖。他的诗作将现代诗歌的理念及手法与希腊的自然风貌和民族的神话、历史、宗教、民俗及社会现实相融合,能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惊世的艺术效果。
友情提示
本书收录在本站发布的「奥德修斯·埃利蒂斯作品集」中,点击相应书单名,站内了解合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