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简介
本书内容是作者从10岁到24岁,即1980年至1994年间的生活记录。这期间,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后与邻国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大量戴着天堂钥匙的年轻男孩被送到战场上。作者在1984年14岁时离开伊朗求学奥地利,此时两伊战争正酣。1988年作者回到伊朗,在一度消沉之后,通过国家考试进入大学,1994年毕业后再次离开伊朗。本书虽是作者十四年间的个人成长史或者说是私人生活小史,但透过一个儿童、以及一个离开祖国四年后又重回伊朗并在那里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年轻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伊朗,对于了解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国家还是别有一番启示。
书中的故事从莎塔碧的童年讲起,呈现了她在伊朗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变革对她人生的影响。随着伊朗革命的爆发,莎塔碧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剧变,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在政治、宗教压力下成长的年轻人。
莎塔碧通过幽默且具有讽刺性的方式,展示了伊朗革命时期的社会变动及其对女性身份、家庭生活、以及个人信仰的深远影响。
莎塔碧创作这本书的背景是伊朗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1979年的伊朗革命彻底改变了伊朗社会的面貌,莎塔碧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对个人自由与社会压制的深刻影响。莎塔碧通过她自己成长的视角,展现了政治和社会力量对个人的影响。
《我在伊朗长大》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通过漫画这一独特形式,成功地将政治、历史与个人成长经历融合在一起。莎塔碧的幽默与讽刺性使得本书充满魅力,同时也让复杂的政治问题更易于理解。
本书收录在本站发布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书单中,点击相应书单名,站内了解合集资源。
玛赞·莎塔碧简介
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1969年在伊朗雷什特出生,成长于德黑兰,并就读于德黑兰法语学校。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朗人为躲避战乱而离开祖国,莎塔碧也被父母送到维也纳读书,此后四年间作为小留学生独自漂泊异乡。18岁回到德黑兰,四年后再度去国,赴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莎塔碧有多部漫画作品出版,《我在伊朗长大》是其成名作,此外,她的插图作品也常刊载于《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等报刊杂志。她的作品以漫画和图像小说形式著称,探讨政治、社会与文化主题。她的作品通过自传体的视角展现了伊朗革命、女性身份及政治压迫等重要主题。代表作:《我在伊朗长大》《波斯猫》《穿越时空的少女》
《我在伊朗长大》简评
《我在伊朗长大》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反映伊朗社会变革与女性经历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还被改编成动画电影,获得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该书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伊朗的历史与文化。它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与政治深度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探讨政治与个人生活关系的重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