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的一条船》简介
该电影改编自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小说原名为《汪洋中的破船》,受到了蒋经国的褒扬,并建议他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确实“破船”一词,是郑丰喜自谦了。大家皆为沧海一粟,能在人生的汪洋大海中,扬帆起航,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达到一个又一个彼岸,值得欣喜。身体上的“残”,不能认定为“破”,相反缺乏健全的人格,才能称之为“破”。
1943年,他出生的那一刻,是不幸的开始。天生残疾,双脚自膝盖以下萎缩,无法行走。而且,他的家境不好,可以说是非常贫困。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他用异于常人的毅力,活了下来,一路“爬”进了大学,最后成为一名老师。
先天残疾的郑丰喜(秦汉)自幼身残志坚,年少跟随行走江湖靠耍猴卖药糊口的赵老伯迁徙流浪时,不忘刻苦读书,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兴大学的法律系。而他将自己的经历化为文字刊发在报纸上后,其坚强奋斗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同校同系的女同学吴继钊(林凤娇)即是其中之一。
机缘让郑丰喜和吴继钊认识后,两人在交往过程中慢慢生出了真情,可是因为郑丰喜的身体条件,这段感情受到多方阻挠,而在他们最终冲破重重阻碍结为夫妻,郑丰喜迎来一段精神富裕的日子后,却被天妒。
无疑,郑丰喜是一位健全人格的人。他有着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这种客观的自我认识,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认可和接纳自己的同时,对自己抱有“希望”。他能够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建立在事实依据上,以热爱生活的心态,投身在社会、事业、家庭。
在小说的代序等诸多新闻稿里,经常会看到旁人的“同情”、“感动”、“由怜生爱”等。然,我感受到的是他的“毅力”、“悲悯”和“谦逊”。这,绝不是同情或者怜悯,而是“敬佩”和“欣赏”。
该片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第十三届最佳影片奖。本站已收录该奖项合集资源及单片资源,欢迎点击“台湾电影金马奖”站内了解。
《汪洋中的一条船》简评
李行的电影总是有点情绪过度,郑丰喜的故事倒是真感人
真人真事,往往就这么容易让人感动—–郑丰喜,台湾云林县口湖乡人,出生于1943年,1975年因肝癌逝世,年32岁。其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发表后引起轰动,重版10次,事迹广为流传,蒋经国颇为关注予以褒扬。
台湾的主旋律,残疾男+孔雀女。林凤娇真是美,小丰喜最出彩,很好的展现了台湾的生活方式,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文明不是很发达,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生活的纯粹让我们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