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北上》通过一名年轻人的北方之旅。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
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北行的过程中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
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徐则臣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描述城市景观时,他写道:“霓虹灯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在嘲笑那些寻求归属的人。”这种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的冷漠与孤独。
书中深入探讨了现代人对身份的追寻与思考,尤其是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落与迷茫。徐则臣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北上》自发布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尤其是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共鸣。作品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成为了当代都市文学的重要作品。评论界普遍认为,《北上》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困惑与追求,许多读者表示:“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与城市之间的那种深刻的疏离感。
徐则臣,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关注现代社会与人性,他在中国文学界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真实的叙述与深刻的洞察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