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简介
太阳急速膨胀将吞噬地球,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建造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流浪至4.2光年外的比邻星。当地球途经木星时引力失衡,刘启与救援队试图引爆木星冲击波推开地球,身处空间站的刘培强则冒险驾驶飞船执行同归于尽的方案。郭帆团队组建百人科学顾问团,研发“行星发动机”等1000+概念设计图,用“带着家园流浪”的东方浪漫重构科幻叙事。
技术层面,影片构建“重工业科幻体系”。CGI打造的冰封上海、10公里高的行星发动机矩阵、木星大红斑吞噬地球的压迫感,通过IMAX3D技术呈现视觉奇观。吴京与屈楚萧的父子情感线细腻动人:刘培强在空间站凝视儿子照片的泪光、刘启从叛逆少年到扛起责任的转变,为硬核科幻注入人文温度。创新设定亮眼:地下城的蚯蚓干食物、全球语言翻译器、饱和式救援策略,构建可信的未来生存图景。
影片票房破46.86亿,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视觉效果(MoreVFX团队),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金奖。影评人誉为“中国科幻元年之作”,《当代电影》指出:“郭帆用‘点燃木星’的疯狂想象,完成东方集体主义对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破局—当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驰援赤道,银幕书写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史诗。”社会层面,影片激发全民科幻热,推动《三体》影视化进程,其“家国叙事+硬核科幻”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流浪地球》简评
有观众被“中国式浪漫”震撼:刘培强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前,那句“37岁生日,和儿子一起拯救世界”的独白,将个人情感与文明存亡熔铸成最动人的英雄宣言。有人痴迷于视觉奇观:行星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光柱划破冰原夜空的长镜头,橙红色尾焰与幽蓝冰面的色彩碰撞,构成科幻美学的经典画面。一位影迷解读哲学内核: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回家”执念、地下城春节的饺子与烟花、救援队接力传递火石的群像,诠释“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星际”的文明信念。另有人关注技术突破:冰封北京CBD的细节还原(积雪覆盖的“大裤衩”、冻住的共享单车)、太空舱外失重环境的流体模拟,这些硬核细节构建出真实可信的科幻宇宙。还有人感慨时代意义:从“流浪地球计划”到“饱和式救援”,影片传递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当下全球协作应对危机的现实形成共振—人类的渺小与伟大,永远在于守望相助的勇气。
友情提示
该片是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获奖电影之一,本站已收录该片单合集资源及单片资源,欢迎点击「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合集」站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