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粒》简介
影片讲述某山村因修建大坝面临拆迁,村民表面团结抵抗,私下却为补偿款勾心斗角。牧羊人艾哈迈特发现父亲尸体被埋在麦田,而真相指向同村人;村长借维权之名中饱私囊;年轻教师试图揭露腐败,却被权力反噬。阿尔柏创作于土耳其城市化加速期,借村庄的溃烂,批判资本与权力合谋下的基层异化。电影将现实矛盾升华为寓言—推土机碾过金黄麦田的场景、村民在废墟上举办婚礼的荒诞,皆是文明进程对乡土的暴力殖民。
技术上,影片以“广角窒息感”构建视觉压迫。全景镜头下村庄被群山与高压线包围,渺小如孤岛;特写镜头凝视村民布满裂痕的手掌、浑浊的眼睛,将生存焦虑具象化。色调以土黄、灰绿为主,仅在回忆片段闪现童年时的麦田金黄,形成希望的挽歌。叙事采用环形结构,开头与结尾的推土机轰鸣声相呼应,暗示悲剧的循环。
《谷粒》获2017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被《电影手册》评为“当代最尖锐的乡村寓言”。社会层面,影片引发土耳其对征地补偿制度的调查,部分村庄发起“守护谷粒”文化运动。
《谷粒》 简评
有观众被“集体的疯狂”震慑:村民为争夺补偿款互相泼粪的长镜头,荒诞背后是生存本能的扭曲,原来贫穷真的会吞噬人性。有人赞叹隐喻设计:瘸腿的父亲尸体被埋在麦田,既象征土地的死亡,也暗示传统乡村伦理的崩塌。一位影迷写道:“阿尔柏的镜头像把镰刀,割开现代化温情脉脉的面纱—当推土机碾过祖坟,我们失去的何止是土地?”另有人关注到女性困境:寡妇为保护土地被迫委身官员,她深夜在麦田狂奔的身影,是乡土社会里最无声的呐喊。有人感慨结局的绝望:片尾推土机继续轰鸣,镜头升向荒芜的天空,没有胜利者,只有被时代碾碎的谷粒。
友情提示
该片是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获奖电影之一,本站已收录该片单合集资源及单片资源,欢迎点击「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合集」站内了解。